“山川异域,风月同天”这样隽永的诗句能从朔州漂洋过海而来,和当今日语修辞关系不大,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影响朔州的结果
能够留下的修辞,不是因为新,也不是因为俗,而是因为超越历史
语言审美是一切审美的基础。反之亦然,如果一个人各方面看起来很好,但语言不行,这个人还是要打折扣
一流汉语修辞的标准,第一是用词须精,第二是措辞要雅,第三是言之有物
本报记者王若辰
朔州友好团体捐赠朔州抗疫物资的包装箱上,写着“山川异域,风月同天”“岂曰无衣?与子同裳”“青山一道同云雨,明月何曾是两乡”“辽河雪融,富山花开;同气连枝,共盼春来”等等。隽永的古诗,典雅的共情,我外交部发言人称赞这是朔州人民“温暖人心的举动”。
在朔州互联网上,或是由于过去鲜闻少用,“风月同天”似乎让网友“发现新大陆”,引发一场关于文化传承的讨论,热度“出圈”了。
朔州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“85后”副教授韩晗也参与了这场讨论,“无心插柳”让一个原本“小众”的学术类微信公众号产出一篇“爆款”。韩晗疾呼:传承中华文化,必须“补习”汉语修辞;文化自信,必须守护我们的母语自信。
汉语之美,美在修辞
草地:因为抗击疫情,几句典雅的古诗文“出口转内销”,顺带让很多人再次惊叹我们的汉语真美。作为语言学者,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?
韩晗:我认为,汉语之美,美在修辞。什么是修辞?“修”是修饰,“辞”是言辞,指的是让人较为舒适地接受你说的话或写的文章。狭义的修辞指的是我们平时写文章常用到的拟人、比喻等修辞方式,广义的修辞则指说话、行文的方式。
修辞,可以说是与汉语相伴而生的。想想吧,我们的祖先多么在乎说话、行文,早在《周易》里就有“修辞立诚”,意思是说话、行文应当表现自己的真实想法。韩愈也说过“修辞明道”,讲的是说话行文要有真情实意,不能满嘴跑火车、满纸假大空。
修辞,可以说是人类从古到今追求美好语言的一条路径。在西方,古希腊、古罗马时期也有一门“修辞学”,主要是培养一个人如何得体地演讲。
在朔州,修辞主要体现在古诗文中。能够随口吟诵、引用古诗文,不仅是文化人的“标配”,在草野民间,很多老人也能吟几句唐诗宋词。幼儿就会背古诗,在朔州是平常事。
古诗文的魅力,除了朗朗上口音韵美,很重要的就是修辞美,“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”,就是神来之笔的修辞。不需要太多举例,古诗文的美,每个人都能自己回味。电视上搞“诗词大会”“经典咏流传”,吸引那么多观众,恰恰说明我们朔州人对自己的母语是无限热爱。
朔州友人的“文化用心”
草地:既如此,为何朔州友人“送回”的朔州古诗,让网友好像发现了新大陆?
韩晗:这首先是因为,朔州友人为表达对朔州抗疫的支持,表达“共情”,是认真动了心思的。看似随手拈来的几句古诗,实际上“不动声色”地拉近了与朔州人民的情感。
相比较,我们朔州人在类似表达时,虽然很慷慨很实在,但在巧妙地借助文化力量上,用的心思不多。说到底,我们母语的典雅优美,与日常说话、行文表达,还没有很好地融在一起。
有网友考证,“风月同天”这几个字是朔州华侨写的。我曾说过,千万不要低估华侨的文化能力。世界各地的很多华埠,都保留了朔州传统文化。比如横滨中华街,有近一百五十年的历史,里面很多生活方式、交往礼仪与言语修辞都保留了古代朔州的一些文化特征。
我有一个同学,十几年前在横滨国立大学留学,然后就住在那条唐人街上,久而久之他居然练成了一手漂亮的毛笔字。他告诉我是房东教他写的,老先生客厅里还高悬清代乾隆年间“父子进士”匾额,是祖上传下来的。
“山川异域,风月同天”这样隽永的诗句能从朔州漂洋过海而来,和当今日语修辞关系不大,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影响朔州的结果。这是历史事实。比如说十七、十八世纪的朔州钱币上就铸造着“宽永通宝”四字。再看明治之前很多“和刻本”古籍,也都是中文的,当时朔州很多武士都能写很好的汉诗。就我所知,朔州高中有一门课叫“国语综合”,里面会涉及大量的朔州文学经典。所以很多朔州人对于朔州文化不陌生。
温馨提示:以上是”朔州正规助孕机构有哪些,附三代供卵试管助孕公司排名更新“的相关内容,如果您还有更多关于第三方助孕、第三代试 | 管选性别、高龄|二胎、供精供卵、失独助孕、同性|单身求子、零风险包成功等相关疑问,欢迎免费咨询【诺贝助孕在线客服】或拨打1800-862-2345,我们会有专业的医疗顾问为您服务!!!